·展览信息·
迭代•刘欣北京十年艺术文献展
主办机构:枫美术馆
承办机构:北京大枫书画院
支持机构:北京承承国际艺术传播机构、艺术广东、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上上国际美术馆、国中美术馆、泉国际、朴石艺术、当代岩彩、艺术家海外推介
合作媒体:美揽天下、雅昌艺术网、张雄艺术网、今日头条、中国收藏网、以墨堂艺术传媒、艺次元传媒、腾讯新闻、百度新闻、中国美术报、中国艺术档案
总策展人:刘树枫
总出品人:刘树枫
学术主持:杨卫、武少宁
特约策展:李铁军、多多、何继、畅泉
特约批评:李擎、吕铮
媒体总监:郁文
展览开幕:2020年1月9日15:00
展览时间:2020年1月9日至1月15日
展览地址:枫美术馆(地图导航:大枫书画院)
·艺术家简介·
刘欣(女士)
旅德艺术家
1967年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
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
研修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职业画家协会副秘书长
大庆师范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导师
东方美术报特约评论员
当代岩彩创始人
旅居欧洲、现居北京
·展览前言·
三位批评家谈刘欣▼
杨卫(著名美术批评家,策展人)
对于刘欣的作品,我有三个基本观点:第一,我和刘欣是同龄人,通过刘欣的作品,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折射出了当代人的状态;第二,刘欣的作品有严格的规范,她在多种题材和风格之间游走,充分表达着对外在世界的态度;第三,刘欣的“光头人”(中性人)这一系列作品,线条流畅,造型纯粹,性别特征弱化,给人一种独特的优雅和美感。从此也不难看出,刘欣有着较为全面的艺术修养。
武少宁(著名美术批评家,策展人)
我觉得,刘欣在艺术上以及围绕着艺术而展开的事件上,既是盗火者又是传教士,单靠绘画已经无法承载她的能量,所以她不断向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艺术理论和策展上蔓延和扩张,于是,我终于把刘欣这块“好钢”用在了最适合她的“刀刃”上。从去年开始,我邀请刘欣担任艺术广东的策展人,用以发挥她“传教士”般的作用,让更多的围观者能够进入当代艺术这座不设围墙的城堡中去,去体验全新观念下当代艺术的风起云涌。
李擎(青年美术批评家,策展人)
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吉尔·德勒兹认为:“女性”既不是“时间”概念,也不是“历史”概念,而是一种对本质主义的反思。因此,回顾刘欣北京十年的艺术创作之路,我得出两点启发:第一,刘欣始终持有一种超越意识形态化的女性意识;第二,刘欣在艺术创作上始终有一种开放性。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刘欣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创作经验,也正处于艺术创作的旺盛期,阅历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敏感,意识更加自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刘欣北京十年创造了一部极具个人化的精神史诗,让心灵之声得以回响,生命之光得以彰显。
·主要代表作品·
《非左非右》系列代表作品,创作于2006年
《非左非右》系列代表作品,创作于2006年
《非左非右》系列代表作品,创作于2006年
《幻象-无相》系列代表作品,创作于2010年
《幻象-无相》系列代表作品,创作于2010年
《灵魂粒子》系列作品,创作于2011年
《灵魂粒子》系列作品,创作于2011年
《灵魂粒子》系列代表作品,创作于2011年
《异度空间》系列作品,创作于2017年
《异度空间》系列作品,创作于2017年
·文献与评论·
刘树枫(著名艺术家,枫美术馆创始人)
刘欣有一种精神,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字:超越。那么,刘欣是如何通过艺术作品来体现“超越”这种精神的呢?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刘欣有一种探讨本质问题的能力,还有果断敏锐的洞察力与执行力;第二,刘欣虽然是一位女性艺术家,但内心的强大与坚定是许多人无法达到的,这一点很重要。
2006年,刘欣初来北京时,把工作室安置在东营
“欧洲巡回展”期间,策展人吕铮在做学术讲座
欧洲巡展意大利萨兰托开幕现场
秋水(朴石美术馆创始人,策展人)
纵观刘欣的艺术经历,行走学习、更新认知、打破疆界,是她的主要标签。同时,在刘欣身上我也看到了中国艺术家的坚持与不易。同时,我也认为:当代艺术和当代艺术家只有介入社会,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衷心祝贺刘欣此次文献展开幕,期待她再次蜕变。
2007年“非左非右:刘欣作品展”现场
2017年刘欣工作室开放沙龙研讨会现场
公冶繁省(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水墨研究所研究员)
刘欣的“异度空间”揭示了科技时代现代文明下的人性的异化,那些冷冰甚至冷漠面无表情的异化形象从视觉语言到精神指向对应着这个时代人类情感的无助和灵魂的焦灼。在理性建构铺陈中语言指向荒芜和残缺、历史和科技、信息和灵魂。现代文明的符号因子在充满梦想的神秘诗意中生硬冷峻地潜在呼吸,整个画面笼罩着无奈、忧伤、恐惧和淡漠的氛围,无声却有息,残酷却真切。它映照出来的就是这个时代人性和心灵的活生生的真实精神图像,只有矗立画前,久久凝视你才会越发进入刘欣营构的艺术情境中,不自觉屏住呼吸,一点点被动的进入她不动声色看似冷漠平静下的巨大潜流里。仿佛进入冷漠无奈而又充满忧伤的诗性空间,又仿若逃离现实残酷的世界之后精神和灵魂的一次深沉皈依。
教学与学术讲座文献
刘欣行为艺术文献(1)
刘欣行为艺术文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