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相关
第十四届卡塞尔文献展解读
浏览记录:6216 |发布时间: 2018-01-15 |【字号 字体: |

image

策划:李擎

image

主讲:刘欣

image

▲翻译:吕铮


李擎:

自10月21日晚8时开始,当代女性艺术论坛(网络版)将正式运营。同时将举行第一场论坛(网络版),主讲嘉宾是著名女性艺术家刘欣老师,旅德工程师、策展人吕铮先生担任论坛翻译。今年8月份,刘欣老师赴德期间,对第十四届卡塞尔文献展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和研究。10月21日晚8时,邀您共赴一场特殊的第十四届卡塞尔文献展之旅。


吕铮:

大家好,感谢大家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这个讲座,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刚结束的2017年第十四届卡塞尔文献展,我的名字叫吕铮,现在在德国的一家公司做工程师,很有幸和我的母亲刘欣在今年的八月份到德国中部城市参观了这届艺术盛会。

我想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卡塞尔文献展,我们知道卡塞尔文献展是整个在世界上比较有重量级意义的一个展览,他和威尼斯双年展以及巴西的圣保罗双年展并列为世界的三大艺术展览。而另两个展览都是每两年举办一次,但我们的卡塞尔文献展是五年举办一次。我们知道卡塞尔文献展,他之所以选择在德国的中部城市卡塞尔是因为从客观因素考虑的话,他的交通比较便利,运输的作品之类的会比较方便一些。另一方面就是它便于世界各个地区的国家来到这里每五年的一起来讨论,来回顾这五年来我们在艺术史上有一些什么可以记录下来的东西。作为先锋艺术的实验现场,卡塞尔文献展已不仅仅属于德国,它已经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坐标,是西方文化界关注的焦点,也是西方社会的时代镜像。五年一次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潮,把卡塞尔从宁静带入喧嚣,文献展也成为整个城市的节日。整个城市为之而动,街道、公共场地都派上了用场,各类展览作品和相关的艺术活动散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节日般的气氛洋溢整个城市。

第一届卡塞尔文献展是从1955年开始历时已经有十四届。我们知道卡塞尔文献展在1955年诞生于德国,当时的德国处于很敏感的一个时期,在二战期间的时候也就是纳粹执政的期间,以希特勒为首的一批政治家,他们是对于艺术家尤其是当代艺术家的打击是很严重的。

十四届文献展历史上首次放弃卡塞尔作为唯一主办地。雅典展区展出时间为2017年4月8日至7月16日,卡塞尔展区展出时间为6月10日至9月17日。

第14届卡塞尔文献展主题为“以雅典为鉴”,“以雅典为鉴”也即“以史为鉴”,回到西方政治文明的发源地而如今深处危机,被欧洲边缘化的雅典,这不是一种怀旧,而是基于过去的理想模型对现实世界的再思考,和对将来世界可能性的构想。这或许就是步入古稀之年的文献展的思索。


刘欣:

大家好,首先祝贺当代女性艺术论坛今天开播,也很荣幸受李擎之邀成为第一期主讲嘉宾。今年在德国期间比较全面地对这届文献展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观摩研究,感谢吕铮同学的辛苦翻译导引,吕铮在我去德国之前就已经把去卡塞尔的车票、参观门票、酒店预定好了,为我们顺利观展做好了准备工作,当时我们母子就有一个想法,把这届展览以网络方式分享给大家。

本届文献展主题“以雅典为鉴”   ~艺术家构想将来世界可能性。关注政治,是卡塞尔文献展60多年来的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政治、社会与历史的一面明镜。自从1955年诞生以来,卡塞尔文献展一直是具有政治性内涵的展览,期间的艺术作品涉及很多议题,从抵抗运动到跨性别身份、关注移民与流离失所,也不断回顾二战和大屠杀等。这些创作大多以文字、表演、行动、声音等形式呈现,而不局限于普通的视觉艺术范畴。在主题“以雅典为鉴”(Learning from Athens)之下,约160位艺术家围绕着医疗健康、社会安全、难民与移民、公共债务等现实问题,构想将来世界的可能性。

正如总策展人亚当·希姆奇克(Adam Szymczyk)所说:“第十四届卡塞尔文献展是政治、经济、社会实验的延续。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比现在更需要这一延续,这是在变化的世界中唯一确定的东西,它能给予我们生活的自由。这届文献展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互相学习。”


第一部分:


image

▲NO.1

吕铮:

这里就是卡塞尔火车站,你所想不到的是,从这里展览就已经开始了,跟随我们的步伐一起观展吧。

image

▲NO.2

吕铮:

刚一出火车站就看到这个装置作品,它是一根斜插在地上的大概有二十多米高的一个铁柱。而且上面有一个直立行走的人,大家可以注意它是直立行走,而不是抱着柱子再往上爬的一个动作。这件作品想表达出来的是一种当下人的一种如履薄冰的生活状态。

▲NO.3: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原貌

image

▲NO.4

image

▲NO.5:10万本禁书搭建《书之帕特农神庙》

刘欣:

这是进入主展区最明显的一件作品,文献展地标装置,同比例复制雅典帕特农神庙,整齐排列的46根立柱里全部都是各种各样的禁书,这件作品是由阿根廷74岁女艺术家玛塔·米努欣(Marta Minujín)面向世界征集10万本禁书用来搭建《书之帕特农神庙》。

image

▲NO.6

image

▲NO.7

刘欣:

这件也是大型户外装置作品,是我们常见的建筑用的混凝土管道,里面都是各种各样的家居物品,我们称之为蜗居,寓意人类流离失所、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生活现状。


第二部分


吕铮:

以下是主展馆的部分作品,多是来自于希腊艺术家的作品,因为这届卡塞尔文献展打破以往规则,第一次尝试在德国以外的国家希腊同时举办,等于前两个月在希腊首都雅典展出,后三个月在德国卡塞尔展出。众所周知希腊是欧洲乃至世界文明发源地,但现今身处危机逐渐被欧洲边缘化,腐败、经济危机等问题频发,以雅典为鉴,就是以史为鉴,提醒人类可能遇见或面临的种种问题,这个展厅展出的作品多是反映移民、难民、恐怖事件、跨地域跨性别身份等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

image

▲NO.8:主展馆弗里德利希阿鲁门博物馆

image

▲NO.9:主展馆入口

image

▲NO.10

image

▲NO.11

image

▲NO.12:朝鲜女艺术家的《包袱》作品

image

▲NO.13

image

▲NO.14

image

▲NO.15:体现人类既想靠近又怕受伤的影像作品

image

▲NO.16

image

▲NO.17:展示真实历史事件的图片行为作品


第三部分


刘欣:

以下是文献长廊展出的部分作品,卡塞尔文献展期间,这座城市的大部分公共空间和设施都被利用当做展馆,这里类似一个文化长廊,空间狭长高大,展出的作品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装置,架上,公共互动等作品,多是反映不同种族人类的生活状态,比如直接把渔船作为展品,大型悬浮的红色打结装置等,多是反映不同地域文化差异性。

image

▲NO.18

image

▲NO.19:用渔船做成的装置作品

image

▲NO.20

image

▲NO.21

image

▲NO.22

image

▲NO.23

image

▲NO.24

image

▲NO.25

image

▲NO.26

image

▲NO.27


第四部分


吕铮:

以下是新新美术馆展出的作品,这个地方类似我们国内的798,空间巨大像个大车库,一进门就是这件主要作品:澳大利亚进化论,表现澳大利亚整个文明进程,还有用动物头骨做成的装置非常震撼,提醒人类要关注自然保护生态。

image

▲NO.28:展厅入口

image

▲NO.29

image

▲NO.30:澳大利亚进化论

image

▲NO.31:吕铮同学认真翻译每一件作品

image

▲NO.32

image

▲NO.33

image

▲NO.34

image

▲NO.35

image

▲NO.36:用动物头骨做成的装置作品

image

▲NO.37

image

▲NO.38:卡塞尔街头的行为艺术


第五部分


刘欣:

以下是新美术馆展出的作品,这个展馆的作品最多也比较全面,有反映战争、性、恐怖、不同世界国家的生存状态等。图45~46这件作品很有意思,采集了世界各国精英相貌分析,他们是可能引发战争的因素,看来期盼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美好愿望。

image

▲NO.39:展厅入口

image

▲NO.40

image

▲NO.41

image

▲NO.42:体现色情行业真实的图片作品

image

▲NO.43

image

▲NO.44

image

▲NO.45

image

▲NO.46:可能引发战争的人物头颅分析

image

▲NO.47

image

▲NO.48

image

▲NO.49


第六部分


刘欣:

以下是外围展厅的一些作品,其中有一个影像作品来自中国导演王兵,图53~54~55他这个作品大概2小时在一个剧院放映,讲述一个山区很真实的生活场景。还有一件作品很有意思,黎巴嫩“from other side”面包店,图56~57~58,讲述战争时期这个面包店救活了很多人,以速写形式记录了来到面包店的各种人。关注平民生态也是卡塞尔文献展的一个显著特点,真实生动地展示社会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image

▲NO.50

image

▲NO.51

image

▲NO.52

image

▲NO.53

image

▲NO.54

image

▲NO.55:中国导演王兵影像作品

image

▲NO.56

image

▲NO.57

image

▲NO.58:黎巴嫩“from other side”面包店

image

▲NO.59

image

▲NO.60:很有深度的影像作品《垃圾频道》

image

▲NO.61

image

▲NO.62:卡塞尔地标建筑——威廉高地

image

▲NO.63:刘欣、吕铮母子合影


第七部分


李擎:

综合来看,卡塞尔文献展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社会、人文、战争、恐怖、生态等全球话题,120多位艺术家针对人类过去和未来展开想象力,提出人类未来何去何从,艺术已经脱离了他的审美功能,关照当下关照未来,艺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人类有多种可能性,盼望和平减少战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消灭阶级废除等级也是全人类的美好愿望,未来已来我们一起构建。

长达3小时的语音直播,刘欣老师和吕铮同学耐心细致、学术严谨地为大家解读了第十四届卡塞尔文献展,以下是现场节选,深深感谢她们母子的辛苦付出,期待当代女性艺术论坛不断推出更多精彩的学术讲座,也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互动。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推荐新闻
最新新闻